受习总书记北大讲话的感召,他表示,将在育人事业中引导学生传承复旦红色基因,将个人前途理想同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幸福相结合。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它是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不同于政府开展的合格性评估。在此次学科评估中,复旦大学共有38个学科参评, 获批A类(A+、A、A-)学科23个,占参评学科数60.5%。学科评估坚持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各单位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含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授权),均可申请参评。复旦大学A+学科5个,包括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史、数学。A-学科10个,包括: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药学、中西医结合。
(图片来源:网络)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A学科8个,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工商管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校董会是连接学校社会的重要纽带,发挥着关键的桥梁作用。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了2017年度学校工作报告,对学校取得的各项成绩表示祝贺,并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教学科研等问题展开积极讨论。校董会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她指出,在学校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进的征程中既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上下一心、共同奋斗,也需要社会各界悉心帮助、鼎力支持,特别是充分发挥校董会的积极作用。校董会是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发挥着宝贵的智囊作用。
校党委书记焦扬致辞,校长、校董事会主席许宁生作2017年度学校工作报告,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校董事会秘书长许征主持。许征回顾了本年度董事会工作情况,宣读了新增丁肇中教授、罗杰·科恩伯格教授、张玉良先生为校董的决定。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许宁生为丁肇中校董颁发了校董聘书其中,我校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胡安宁、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翔、材料科学系教授俞燕蕾、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特聘教授黄志力、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屈卫东、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姜红、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附属妇产科医院研究员杜美蓉、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周行涛等9名学者入选。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上海领军人才项目也是诞生两院院士和中央万人计划的沃土,截至目前,已有27人先后当选为两院院士,51人入选中央万人计划,进一步充实和壮大了上海市高层次人才队伍。作为全国最早提出领军人才培养的城市之一,2006年以来,上海市已选拔领军人才12批,共计1398人,上海市级财政投入培养资金约3.5亿。新闻中心讯 12月13日,经单位推荐、受理点审核、平台初评、全市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2017年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名单正式揭晓,共有106名高层次人才入选钟扬去世前,原本约定9月26日下午给支部上党课,带大家一起学习黄大年。
钟扬的妻子、同济大学教授张晓艳的话语让现场师生热泪盈眶。勇攀科学高峰,在矢志创新创造上当好表率。
他的头脑里,考虑更多的是社会、是国家,关注的不仅是当下,还有长远的未来。他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
颜维琦表示,走进高原,钟扬还为寻找一种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新模式。他就像这生在青藏高原的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顽强绽放。拉琼表示,钟扬在西藏的生活极为简朴,常年穿一条29元的牛仔裤,但是对藏大非常慷慨,私人出资发起各种活动、支援藏大老师申报项目。不过,他已经在同事们的心中点燃了一盏灯,它永不熄灭,将一直引领着我们前行。校党委书记焦扬出席报告会并讲话,校长许宁生主持报告会。他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善于圆梦,一旦树立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
他已经在同事们的心中点燃了一盏灯,它永不熄灭,将一直引领着我们前行。颜维琦说:随着采访的深入,我还发现,在上海,认识钟扬老师的中小学生有很多。
对孩子的培养和付出,钟扬虽然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但是他这样做,并不是逃避父亲的责任,而是为复旦,为西藏,为国家培养了更多人,那也是他的责任,更大的责任。有一首藏族民歌写到: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
在钟扬的鼓励下,拉琼来到复旦大学读博,跟随钟扬回到西藏寻梦,改善西藏的科研水平,发掘西藏丰富的植物种子资源。报告会上,作为钟扬相识共事多年的同事挚友,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金力用一个关键词追梦凝练钟扬的一生。
睿智、自信、渊博、幽默、热情是钟老师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在点滴回忆中,师生们难掩伤心的泪水。主动服务社会,在强化责任担当上当好表率,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她强调,复旦大学全体党员和广大师生要带头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市委决定以及李强书记讲话精神,持续深入开展向钟扬同志学习活动,从中汲取新的精神力量。工作中遇到困难了,去找他,他说:‘不要紧,我们一起想办法‘你们放手去做,我来担这个责任。
谈到钟扬对于西藏、对于这份事业的热爱,张晓艳表示,在西藏工作16年,钟扬对西藏的爱是深入骨髓的,包括他让小儿子在上海的西藏班读书,学习藏语,也是希望有一天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钟扬和黄大年很熟悉,也有很多共同点。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当回忆起钟扬在痛风发作,腿痛难忍的时候,依然坚持带大家上山采集种子而不让学生独自冒险上山,金力表示:我想,他那个胖胖的背影,在学生心中,已经不只是一个影像、一段记忆,更会成为照亮他们一生的,一盏明灯……在我眼中,钟扬就是这样一个极其坚强、心怀大爱、纯粹无私的人。
他是最受欢迎的明星专家,常常挤出时间办公益科普讲座,他的实验室也一直对中小学生开放。报告会后,一位大一学子这样说。随着了解的深入,颜维琦更多地感受到钟扬对于这份科研事业、对于西藏的热爱与执着,脑溢血死里逃生之后,尽管医生明令禁止再踏入高原,钟扬依然背上背包重回高原。钟扬同志的同事、学生、妻子以及熟悉他的记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回忆与钟扬同志相处的点点滴滴,讲述钟扬同志为了祖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忘我耕耘、播种未来,宣扬了钟扬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的时代风采。
钟扬为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研究生院的每一项工作成绩都倾注了他的心血。走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亲自修改、反复斟酌。
基于这样的信念,钟扬不仅在高校里播种,还在中小学的课堂里播撒科学的种子。拉琼说:这是钟老师生前最喜欢的一首藏族诗歌。
张晓艳回忆,在2015年的一次脑溢血后,钟扬凭着毅力恢复了身体,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经过这次大病,他会放慢工作的脚步。他头脑里经常想的是:我应该为这个单位,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事?我和钟扬一起走过了33年,共同经历过很多风雨,唯独没有考虑过生离死别。
本文由日日夜夜网湖北恩施学院多举措助力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日日夜夜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29日下午】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暨AI & ROBOT 系列创新沙龙”